近期有声音认为,资管新规“一棍子打死了影子银行”,对此,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表示,资管新规从来没有一棍子打死影子银行,没有禁止投资非标资产。总体上说,影子银行规模确实在收缩,2018年,资管产品规模由此前的100万亿元收缩了6%左右,主要是表外业务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融资在收缩。
央行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谈到,自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治理金融风险取得很大成效,其中重要的两条是:宏观杠杆率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不合规影子银行得到有效治理。
“当然,不合规的去掉,新的合规的要推动加快发出来。”周学东说,去年央行4次降准,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去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6万亿元,今年1月份央行再度降准。“央行降准,也不是大水漫灌,关了后面,就要打开前门,甚至前门还要开得大一点。一加一减,总量是大体平衡的。”
在2018年金融数据中,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受到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仅增长9.8%。
“去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9.8%,与同期6.6%的GDP实际增速加上我们测算的2.9%的GDP缩减指数相比,也高于后者,说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比较稳定的。”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称。
从实体经济角度看社会融资规模,阮健弘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纪律加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融资明显减少;二是债务规模大、杠杆率高的国企确实在去杠杆;三是2018年实体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投资增速明显减缓,特别是基建投资增速较低,投资比较弱的行业融资需求明显下降,而投资比较强的行业例如专用设备制造,去年主要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四是资金的周期问题,2018年债务到期规模较大,到期之后实体经济没有续做。
从金融数据角度看,阮健弘表示,社会融资指标表现为表外融资下降明显,比如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融资等。信托贷款、委托贷款资金对应的主要是理财产品,这部分在2018年受到了资管新规的规范。此外,金融系统风险偏好降低,金融机构也确实受到资本金约束。
对于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规模的下降,陶玲说,这一情况基本上在预期之内,但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从银行体系看,银行的非标投资基本上稳定在理财产品所投资总资产的15%左右,不存在“一棍子打死影子银行”。
根据资管新规,金融机构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应当遵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限额管理、流动性管理等监管标准。这意味着,公募产品可以投资非标资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投资非标资产。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或本行总资产的4%。
“对于投资非标资产,对于‘影子银行’,到底要不要管?这就要回到资管新规制定的初衷。”陶玲说,资管新规出台之前的情况是,一端是理财产品普遍刚性兑付,由金融机构而非投资者承担风险;另一端是大量理财资金投资于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宏观调控领域和限制性行业。多层嵌套规避监管要求,期限错配形成资金池,积累了风险。资管新规制定的初衷是打破刚兑,清理资金池,穿透所投资底层资产,促使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因此要求投资非标资产应当期限匹配,不允许多层嵌套。
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依旧感到为难。第一,银行发行新产品确实有困难,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要做到期限匹配、净值化管理;第二,非标资产如果在过渡期结束时产品对接不上需要回表,但是银行又受到资本约束而导致回表困难。
针对非标资产回表所面临的约束,陶玲表示,下一步会有一些安排推动市场稳妥有序落实新规。一是帮助银行补充资本,完善MPA考核,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整;二是央行正在制定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认定办法,会在存量非标转标等方面妥善处理;三是国家发改委正在根据资管新规的要求制定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将明确理财产品如何投资这类长期限的非标资产。
陶玲表示,针对市场痛点,会实事求是做好政策储备和政策安排,但是资管新规总体的方向、原则保持不变。周学东强调,治理金融乱象需要保持定力,咬紧牙关,否则金融风险难以得到彻底治理。
宏观杠杆率方面,阮健弘表示,总体来看,我国2018年的宏观杠杆率比2017年稍低。从结构看,企业部门在去杠杆,尤其是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正在去杠杆,说明其债务更加规范;住户部门杠杆率有所上升,但住户部门杠杆率的上升幅度小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下降幅度;政府部门杠杆率总体稳定。稳杠杆的效果在2019年仍会持续体现。